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力量。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霄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擘画宏伟蓝图。全会提出的“夯实基础、全面发力” 要求,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履行铸魂育人使命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引领,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结合专业特色灵活凝练思政主题,推动全会精神与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导师生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科学谋划学院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凝聚起全院师生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强大合力。积极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学科生长点,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坚实支撑。同时积极响应“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发挥学院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武永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擘画,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更为高等教育坚守育人初心、服务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办学治院的行动纲领,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的鲜明导向践行使命担当。深化理论铸魂工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教学的 “纲” 和 “魂”,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构建融合学习体系,把全会精神学习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引导师生明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核心要义。激活关键课程效能,让思政课既 “接地气”又“冒热气”,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陕西省师德标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工一党支部书记武晓婕:
身兼陕西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书记与思政课教师双重职责,我将依托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个人领学、集体诵读、专题研讨等活动,带领支部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筑牢支部战斗堡垒的根本政治任务。依托 “党支部 + 专题组” 机制,组建由党员骨干牵头的全会精神研究专题组,结合商洛发展实践提炼学理素材,深入商洛市企事业单位宣讲全会精神,让支部成为解读 “十五五” 蓝图的坚强阵地。带领支部成员开展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遵循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的要求,将全会精神与课堂教学精准对接,构建具象化、场景化教学,引导学生读懂 “十五五” 规划与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把专业所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让 “个人小目标” 融入 “十五五” 大蓝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教工二党支部书记李雪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与行动路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肩负使命,系统总结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实践智慧与理论逻辑,深化学理阐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群众需要,致力于开展真正有用、有效、有影响的研究。同时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学术任务。高校要教育引导师生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学习研究的动力、社会实践的方向,激发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高校先锋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学工办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李燕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使我作为学生工作者倍感振奋,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更觉责任重大。全会擘画的 “十五五” 蓝图中,“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等部署,为学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推动全会精神 “进班会、进实践、进头脑”,引导学生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结合马院学科特色,搭建 “研用结合” 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宣讲团传播全会精神,推动知识与实践结合,让青春在担当作为中绽放光彩。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践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秘书宋秀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十四五” 非凡成就,擘画了 “十五五” 发展蓝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高度。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好全会精神的 “研读者”,把全会 “六个坚持” 重要原则、科技自立自强等部署与党的创新理论贯通研读;其次当好全会精神的 “传播者”,把 “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 等时代命题融入课程,让理论课堂对接国家发展实践;最后成为 “深耕者”,将全会精神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相结合,把握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等部署的理论逻辑。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研究中深化认知,在教学中传递力量,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征程,用实干为教育强国筑牢思想基石。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历史系主任赵卓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 “六个坚持” 重要原则。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这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教学中,我将结合专业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通过案例解析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变革。全会提出 “人民至上” 原则,这启示我需将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在思政课中,我以 “中国式现代化” 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全会精神,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使命传承。我将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将 “十五五” 规划目标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内容,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刘玲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不仅高度评价我国在“十四五” 期间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而且强调 “十五五” 时期是我国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期,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战略蓝图。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一定会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努力发挥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2201 班学生高卓泽: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与时代的交汇。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我国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的重要纲领。从历史视角看,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 重要原则中,“坚持人民至上” 尤其触动我。历史证明,唯有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凝聚力量、破浪前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未来,我将以历史主动精神洞察时代大势,把专业所学融入国家发展,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1 班学生赵睿贤: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和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原原本本学、深入系统学,努力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学生身份,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动力、服务社会的举措。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学笃行,担当尽责,努力在青春赛道上创造优异成绩,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马院师生 编辑/刘健 审核/王霄飞)